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中国县级政府绩效指数专家研讨会(第5期)顺利举办
2024年10月10日,由兰州大学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的“中国县级政府绩效指数专家研讨会(第5期)”在兰州大学齐云楼1215会议室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中国县级政府绩效指数的优化与完善”,会议邀请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湘潭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新华文摘》杂志社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11位学者专家,为提升中国县级政府绩效指数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建言献策。兰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沙勇忠教授出席会议,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包国宪教授主持会议,中心师生代表参与研讨会。
沙勇忠副校长讲话
包国宪教授主持会议
参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交流发言,提出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对于未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中国县级政府绩效指数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华中科技大学徐晓林教授提出,要用好人工智能工具和关键绩效指标做好县级政府绩效评估。一方面要依托华为等公司的技术和模型挖掘数据,使客观数据达到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关键指标的把握对评价体系的效度至关重要,这需要和地方政府及各领域专家共同商讨,确保建构出能够切实支撑相应评估内容的二级指标。
厦门大学卓越教授从平衡各类指标关系的视角提出具体建议。一是需理清增量与存量绩效的关系,将地方政府切实做出来的增量绩效与依靠资源禀赋生产的存量绩效进行分离。二是平衡好定性和定量指标,尽可能使主观数据客观化,客观指标定量化。三是平衡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关系,在保证指标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同时,还需通过大数据平台和软件实现数据的自动导入以确保指标数据的可操作性与便利性。
清华大学杨永恒教授从评价维度和发布周期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一是从地方政府职能入手,探索提出既能够体现出各地特色、又能反映普遍情况实际的评价框架;二是通过相关的量化方法筛选出关键指标以此简化指标数量;三是调整优化报告的发布周期与发布形式,围绕政府工作重点每年聚焦于某一领域或主体进行深度研究,进一步增强报告的可读性和聚焦性。
人民出版社编辑部、新华文摘杂志社高级编辑胡元梓研究员提出指数要更好地评价农村高质量发展问题。一是将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及数量的变化、城乡人口流动的动态变化、城乡商品物资的流动等纳入评估;二是将狭义的社会治理指标扩展为更广泛的地方治理,不仅要涵盖社会组织和社区,还应包括政党治理、企业治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
徐晓林、卓越、杨永恒、胡元梓发言
西安交通大学李燕凌教授提出指数指标体系要进一步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比如“万人经营性文化企业数量”等指标对于城市较为可及与适用,但是农村居民无法接触,建议在指数指标体系中增加效率转化系数,具体可借鉴“双层效率因素分析模型”,从政府财政支出和老百姓满意度两个角度来评估地方政府绩效。
湘潭大学梁丽芝教授认为指标体系不仅是评估工具,更是推动地方政府工作的指挥棒。她指出现有指标体系在评估生态建设和公共卫生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建议加强对社区治理和养老服务相关指标的纳入,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可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取核心指标,并通过深度访谈保证指标承载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
中国矿业大学曹惠民副教授认为可以从“决策执行能力”“跨域合作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四个方面进一步结构县级政府绩效。大连理工大学讲师张弘从时效性方面切入,建议课题组基于上一轮的评价报告挖掘前沿主题,制作简洁的专题性报告并在两个发布周期之间发布,在填补数据更新空白的同时,更加深入进行理论解读并回应现实关切。
李燕凌、梁丽芝、曹惠民、张弘发言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3位专家从技术视角切入提出具体建议。张忠建议在现有的指标分析和报告生成环节中积极融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通过数据挖掘背后的逻辑关系,分析不同地区的排名原因,为各县政府提供切实参考,帮助其改进绩效;赫荣华提出人工智能不仅能辅助数据收集,还能辅助报告撰写,提升报告的可读性;陈新宇提出在采用人工智能分析时,需考虑到区域发展差距,要在不同地区制定符合实际的评估模型。
张忠、赫荣华、陈新宇发言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马翔青年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向与会专家介绍中国县级政府绩效指数的编制情况,从项目背景与意义、体系的开发历程、学术成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等方面对中国县级政府绩效指数进行全方位介绍。
马翔青年研究员介绍课题组及中心情况
包国宪教授在总结中对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各位专家学者从理论、框架、方法和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课题组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具体的参考和准则。他表示,政府绩效评估是世界性学术难题,中国县级政府绩效指数最重要的目标是要起到导向作用,助力地方政府从学理层面和社会需求层面明确政府需要生产什么样的绩效以及如何生产绩效。
座谈会现场